2012年第十期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2012年第十期 |
2012-12-07 14:45:18
|
|
|
|
|
把握舞台的黄金期,继续华丽歌唱! 张澄宇 ——歌剧演员黄华丽的艺术人生 在歌剧团的一次排练中,团里排演施光南的歌剧《屈原》,由于剧中人物“山鬼”所演唱的唱段难度非常大,团领导决定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给大家均等的竞争机会。黄华丽在拿到谱子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泡在琴房里练唱。面对转调、离调、无调性等随时都在变化的谱子,她告诫自己,必须以军人的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这时,她在大学时打下的美声底子给她拿下这些唱段提供了基础。经过努力和领会,在后来试唱时,她以“山鬼”的高难唱段歌惊四座,时任总政歌剧团团长的王祖皆惊奇地说:“黄华丽在北京放了一颗小卫星!从民族女高音转入美声花腔女高音,真是不可思议!”最后,黄华丽实至名归,赢得了出演这个角色的机会。歌剧《屈原》公演后,她的演唱既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又得到音乐界专家的肯定。 急功近利 欲速不达 田玉斌 ——谈过于追求声音音量之危害 长期从事声乐教学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许多学习美声唱法的年轻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过于追求音量。一种情况是总喜欢与别人比嗓门儿大,一味儿地追求声音的明亮、响亮、宏大,总想“一鸣惊人”;另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歌者本来是抒情类型的嗓音,却总喜欢选择那些戏剧性强的作品,把声音“撑”得很大,唱得很重。应该说,学习美声唱法的人通过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声音获得充分的共鸣,从而使声音更加洪亮,这本身无可指责—这既是美声唱法在技术上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衡量歌者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作为歌者如果能做到声音既通畅、松弛、圆润、明亮,又具有宏大的音量,那将是歌者引以为自豪的本钱,但是不能为此脱离自身的嗓音条件而过于追求声音的音量。
俄侨声乐教师霍尔瓦特夫人身世考据 孙兆润
因为我的博士论文《彼得? 伊里奇? 柴科夫斯基的“盖尔曼”在19—21 世纪杰出歌唱家的舞台创作中:表演诠释研究》中《〈黑桃皇后〉在中国》一章与已故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相关,自2009 年秋结识沈先生的夫人李晋玮并首度访谈以来,每逢归国度假笔者都会前往李老的住处拜谒讨教。攀谈中论及自己的求学经历,李老特别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她师从沈湘前的声乐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俄侨教师霍尔瓦特夫人。李晋玮从1946 年到1948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跟随霍尔瓦特学习了两年,1948 年霍尔瓦特离华的时候曾力邀爱徒一起旅居美国,但李晋玮婉言谢绝。直到今天李先生对其师还留有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关于教师的私人信息,时为学生的她并未特别关注。笔者允诺李先生回圣彼得堡后即着手查询霍尔瓦特夫人的相关资料,却终因老人家无法提供出完整的姓、名和父称(俄罗斯人完整的姓名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而查询未果。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