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十二期精彩文章节选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2011年第十二期精彩文章节选 |
2011-12-18 14:13:45
|
|
|
|
|
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 —“2011 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上) 吴 斌
一直以来大家对器乐教学有很多困惑,今天借此机会,结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和音乐课程改革十年来的经验总结,就器乐教学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人类表达情感的两个最主要的方式,把它概括在音乐的大范围内,就是声乐和器乐。所以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声乐和器乐共同作为音乐学习的表现领域。 器乐的概念其实非常宽泛,不仅仅是大家目前了解的这些东西。在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森林的歌声》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洗衣板、小气球等器具辅助音乐教学, 包括有的教师拿树叶来做教学用具等等,只要不是人声发出的声音,所有的器械都可以作为乐器来使用。
“花有花道理”—关于音乐教学法的悖论 秦德祥
记不得什么时候在哪里读到一首鲁迅的诗:“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李花开了。桃花红,李花白。桃花为什么红?李花为什么白?花有花道理,我不懂。”我就这样记住了它,印象很深。写这篇小文时上网一查,才知道它的题目是《桃花》。可是,我记错了不少句子, 因而原来的理解并不符合原作。没法, 我这篇小文还是用原来记得的诗句之意—桃花没有那么生气,没有妒忌李花,它们各自绽放,各呈其美, 各有各的道理,人们未必都懂得。
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下)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之三 杨立梅
(3)音程听觉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过程,需要以丰富、多变化的形式进行。例如: 视唱旋律音程时采用两个音级先后出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听辨清楚和控制各自声部的音准。
思维定式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单森权
合唱是极富表现力的音乐形式,并具有很强的“熏陶”功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和表演水平、丰富音乐体验、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合唱教学又是一根“难啃的骨头”,教师对合唱教学普遍存有畏惧心理。从历届全国性音乐教学展评活动的统计发现, 合唱课所占的比例很低。在日常教学中,一些音乐教师也常会避开合唱作品的教学,或对合唱作品进行“简化”处理,如只教合唱曲中的某个片段,或干脆用齐唱代替合唱。因此,实际的合唱教学并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本属于歌唱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合唱艺术, 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
关闭
|
|
|
|